(一)流感病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病毒最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
(二)肺炎支原体
1、肺炎支原体是细菌或者病毒吗?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既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是可以和病毒、细菌并列的一类致病微生物。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效。肺炎支原体肺炎占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
2、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肺炎支原体肺炎进展快,会出现反复高热,经过治疗72小时后体温仍反复,咳嗽症状明显,多为刺激性干咳,听诊可以无异常,但进一步查胸片或肺部CT可见大叶性肺炎表现,病变范围广。
3、什么是肺炎支原体耐药,耐药了该怎么办?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近年来,随着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广泛应用,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
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等。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有确切疗效,用于可疑或确定的肺炎支原体耐药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由于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
另一类替代药物为喹诺酮类药物,常用的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我国1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2011年由世界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联合制定的首个婴儿及>3月龄儿童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处理指南推荐,对于骨骼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或者不能耐受大环内酯类的≥6月龄的儿童也可选喹诺酮类作为替代药物。在美国及日本作为替代药物可应用于儿童。
因此,临床上,大环内酯类药物仍作为一线药物推荐使用,但存在耐药时,亦可根据病情选用四环素及喹诺酮类药物。
4、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肺灌洗?
对怀疑有黏液栓堵塞或者塑形支气管炎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在医生评估下,尽早进行病变肺叶段灌洗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一直咳嗽,需要一直用抗生素吗?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程一般2~3周,如果不发烧,也没有其他症状,只是因为咳嗽,并不建议继续使用抗生素。病原体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免疫系统会把感染的细胞连同病原体一同清除,就会造成呼吸道上皮损伤,外界稍有刺激就会引起咳嗽,被称为感染后咳嗽,随着上皮细胞的修复再生,咳嗽症状会逐渐减轻和消失。感染后咳嗽一般不超过8周。
(三)其他常见病毒
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常出现多种病毒混合感染,流感病毒常合并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儿童呼吸合胞病毒感染在上呼吸道可以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发热等。在下呼吸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婴儿及2岁以内儿童,出现咳嗽、喘息,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和喂养困难等。
腺病毒分为多种型别,感染导致的症状各不相同。腺病毒3型和7型是引起我国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型别,容易进展为重症肺炎。部分7型腺病毒肺炎病情严重,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中毒性脑炎或脑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更严重的情况可导致患儿死亡。
以上病毒感染轻症均有自限性,对症治疗可痊愈,目前国内尚无获批疫苗及抗病毒药物。可通过咽拭子等核酸或抗原检测诊断。重症儿童建议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多种病毒混合感染临床表现更重。
(四)呼吸道感染儿童什么情况应该立即就医?
注:存在高危中任意一项表现,即判定为高危;存在中危中任意一项但无高危表现,即判定为中危。低危的发热儿童可在家中护理;中危的发热儿童,应尽快就诊;高危的发热儿童,应立即就诊。
(五)哪类人群感染后容易进展为重症?
1、小于3个月婴儿
2、有基础疾病史
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贫血、II度以上营养不良、早产史、遗传代谢疾病、脑发育不良、神经和肌肉疾病、免疫缺陷病、既往有感染史、严重过敏或哮喘史、既往住院史、慢性肝肾疾病等。
3、经积极治疗,病情无好转,病程超过1周。
主编:谷庆隆
副主编:王琳
编委(按姓氏笔画):于磊 王晓燕 刘军廷 关宏岩 李敏 房萍 赵林清 曹玲
参与编写(按姓氏笔画):王建红 王曦 许琪 李涛 肖凌 张帅明 张雪元 林泽鸿 季梦辰 贾妮 黄贵民 彭博
编辑:郝洁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
流感呼吸道疾病感染下一篇 修复受损肝脏的新型细胞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