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3个买房故事。
最近科教城某盘掀起了一阵风,给平静了许久的增城楼市带来一丝波澜。
哦,是百万出头买地铁三房,一条地铁线到天河,简直是刚需的福音。
但对于我们本期的主角王生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他跟村花说,如果有来生,绝不入增城。
他在3年前高位购入增城,没想到,上车确实容易,但想逃离这么难。
“降价促销再不买,赶明儿涨几百”
2018年,33岁的王生,广漂了10年,终于有了买房的资本,虽然不多,手上只有个40来万。
在广州生活了10年,搬了32次家的他,太想有个自己的房子了。
“我试过有一次,跑了一天的业务,晚上到家,房东通知我要1个星期内搬家,他要拆迁了。那时候我很忙,下班就是11点,哪里来的时间看房……所以搬出来的那个晚上,我只能睡公司……“
从那时起,王生的奋斗目标就只有一个,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
但没有任何支持的王生,买房谈何容易,他每天都在拼命跑单,终于在第6年中存下了人生第一个20万,当然买房远远不够。
碰巧遇上了家里征地起房子有补贴,家里给补了20万左右,加上老婆娘家支持,王生的小金库一下子丰满起来。
虽然40来万不多,但是!又恰巧碰上了双合同取消,楼市进入冷淡期,到处都在促销降价,王生觉得,买房的时机来得就是这么凑巧。
本来就有着迫切购房需求的王生,就此轰轰烈烈地开启了看房之旅。
“我怕我再不买,到时候一天涨个好几百。”
(为了买房,王生多个深夜依旧在外谈单)
"以为捡到宝,却高位被套牢”
原以为有个40万左右已经很多,不过王生还是低估了广州房价这座大山,即使在各种促销打折下,他也只能加入“市区老二手or郊区全新房”二选一的典型购房队伍。
王生住了很多年的城中村,在昏暗逼仄的环境生活了多年,所以在有了选择自己房子能力的时候,他其实是更喜欢宽敞明亮,有小区花园的新房子。
所以看市区只看了4、5套,他就摇头+摆手,“不了不了,这种环境,以前住城中村已经住够了……”
买房已经竭尽全力的王生,已经没有闲钱花在装修上,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看新房,只买家具,拎包入住那种。
2019年上半年,天河东部一直是成交热门,所以王生也没有过多花时间去看南沙、花都。综合了预算、通勤时间和产品类型,黄埔的知识城和增城的科教城进入了决赛圈。
前者是黄埔价格洼地,后者是增城当红辣子鸡,同样的2万出头,同样的有地铁和规划利好,王生纠结了好久。
因为知识城虽然生活配套赢了科教城9条街,但是预算内可以选的朝向、楼层和户型都没有很多,最便宜的万科幸*誉的79㎡三房,也要170万左右,对于王生来讲还是很吃力的。
而科教城当时的跌幅有目共睹的,当时多个持续加推的楼盘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降价,对于王生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但让王生最终决定上车科教城,是一个“逆势上涨”的盘,在全员都跌的情况下,它反涨2000元/㎡,而且成交量还稳居广州新房榜首。
最最关键是,有60来平的小户型,很符合王生的预算。
人来人往的销售现场,不停传来成交的广播通知,王生在第一次去看,就觉得,这就是他的房子了。
“行吧,我们下定了。”王生从了解到购房只用了1个小时,用2.1万/㎡(不算低)的单价买下了这个科教城网红大盘。
(低总价的小户型产品当时很吃香)
在王生喜滋滋等收房的这两年,还盼望着随着各大房企进驻,名校配套落地,房价会迎来一波涨幅,没想到开启了他的高位套牢之旅。
在楼市下行周期,不限购区域不抗跌这个规律亘古不变,即使是曾经的网红热盘也不例外。
王生没等到房价的上涨,等来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而且总价、户型还比自己当初买的有优势,譬如最近刷屏的保*水*某盘。
面对如此大货量的板块,还有逐渐被市场抛弃的两房户型……王生只觉得,上车容易,但是未来置换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两个地铁站距离数个楼盘围绕)
在购房群里,他已经见到了不少买在增城但想换房却卖不出价的置换买家,担心自己有一天想换房也跟他们一样,被套在这里。
对于自己的买房经历,王先生只有一句话:“新房情结都是屁,买啥不如流通性,除非想着一套房子住一辈子……”